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商品期货 能源 贾康: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转] 贾康: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6-03-29 20:48 来源: 能源评论 浏览:673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在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结构优化,即应通过清晰、正确有效可行的结构优化措施,使能源供给体系更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全球能源互联网正是关于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概念,可以被视作能源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文•贾康

  最近一二十年里,经济生活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案例,多是由新技术革命潮流所引出、在供给侧实现更新换代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大家称道的苹果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其中需特别强调“用户体验”――这种升级换代的感受,被奇虎360CEO称为“颠覆性创新”,它是一种在供给侧发力、且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中有决定性意义的创新。

  当然,需求的原生意义不应该被否定。人活着就会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各色动机和满足需求的创新活动。但当社会化大生产进入全球化阶段,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行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上就不只是一呼百应,而是一呼万应、一呼亿应。一个产品可能迅速风靡全球,给用户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这种认知视角关注用户体验与追求的满足,也应是能源从业者在2016年的首要课题和最终目标。

  在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结构优化,即应通过清晰、正确有效可行的结构优化措施,使能源供给体系更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方面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正是关于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概念,可以被视作能源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构建“全景图”模式

  互联网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从其当下表现来看,新的技术将引出智能化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等颠覆性创新。过去不能想象的一些运行模式、商业盈利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样,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电网、煤炭运输网络还是天然气管道,都面临原有网状系统的互动升级。

  然而,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设到位、创新也特别需要政府推动和引导的情况下,仅依靠政府在需求侧的总量调节,显然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实现我国能源做出的成功追赶。

  有必要指出,中国能源开发和使用领域延续着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多头行政审批占据主导、管理体系权责不明、巨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合理联动、监管实效乏善可陈的尴尬局面。在“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作为能源供给的各类主力,与国土资源开发、交通网络建设等战略规划结合在一起,纳入顶层规划“理性供给管理”的整体考虑。比如,应形成一个以电网为中心架构,容纳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核等传统能源,以及光、风、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在内的体系,实现能量、信息和资金优化结合的“系统工程”式的能源配置全覆盖体系。

  在完成对电力产业格局相对清晰的顶层规划,即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的通盘部署有了“全景图”的情况下,就涉及到全套战略部署中一系列技术经济政策的优化确定,如实现火电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煤炭清洁化使用水平和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空间,以及尽快推动更多的风电、光伏发电在智能电网配合下和在财政补贴支持下竞价入网等等。

  只有如此,才能在体现电力能源行业全貌的“全景图”下真正处理好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升级换代和投入支持、行业监管、体系动态优化、持续安全运转等相关问题。

  对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能源而言,“全景图”除尽量控制和减少煤炭的能源占比之外,还可以以供给管理手段激励煤炭清洁化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形成进一步开发“生物柴油”、“煤制油”等清洁能源的可行方案。对于油页岩气、可燃冰等的开发,也需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抓紧自主研究和长远规划。

  对于和能源行业密切相关的新晋者,如新能源汽车,扩展的全景图也应将其发展与配套设施(如充电桩)建设纳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预测性-引导性规划。

  近年,中国政府已向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补贴,但囿于储能技术等原因,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不快,补贴的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但相比之下,创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已发展为国际电动汽车的领跑者之一。回顾特斯拉的诞生,业内更关注其四个方面的特色经营:一是将产品本身定位为高端电动跑车,锁定全球市场空白;二是以英国莲花汽车作为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迅速推向市场;三是营销方面采用饥饿营销、限量供应方式及打造顶级名人效应;四是针对市场关注重点(如充电设备)明确给出未来预期。而同时,美国政府管理当局可圈可点的供给管理措施却被忽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政府和学界虽然并未在理念上特别强调供给管理,但在特斯拉的案例考察中可知,美国政府尽管延续着对硅谷“无为而治”式的开明传统,却在特斯拉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通过大规模优惠贷款的方式助力,最终让其顺利走出了关键性的对接全球市场的步伐,这是值得作为“追赶者”的中国人借鉴的。

  经济手段需精心策划

  对于构建清洁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我更看重的是内生、长效、全面的经济手段。

  总体上看,要在高水平顶层设计通盘规划、以及正确合理把握战略思维和策略要领下,形成以环保绿色低碳为取向,实现转轨升级与现代市场体系、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联系和良性互动。

  首先,应积极通过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的改革,把全产业链中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引向“内生的”利益比较、利益驱动的节能降耗激励状态。

  目前从全局资源配置来看,尽管我国一般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基础能源仍存在严重的比价关系与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形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从煤到电”这一基础能源命脉层面存在的体制机制严重扭曲。因此,亟须以资源税改革中“从量征收”转为“从价征收”为契机,推进全套体制机制的配套改革,使“从煤到电”以及各类能源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节能降耗的客观需要,使开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成为全产业链上千千万万竞争中的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诉求的自觉行动(竞争中的失败者即是所谓“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代表,政府要做好在此类企业出局时的职工安置、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社保工作)。

  以节能降耗为取向推进消费税改革,需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征收环节等进行适当调整,着力发挥其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和消费低碳化的杠杆作用。

  环境税可以发挥税收使污染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而促进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需合理处置企业负担增加的问题。一方面,积极推进现行税种的“绿化”,另一方面,研究开征针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特别污染物排放的增量税种,总体而言,在增加环境税收入的同时,可按照追求“双重红利”的原则,于维持宏观税负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考虑适当降低企业的所得税水平,同时免征减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污染治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性住房及所占土地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对环保企业给予激励。

  其次,可以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如加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与政策性金融的结合。从现阶段来看,财政需从以往较简单的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等模式向产业基金、PPP等更复杂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推进,更多地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支撑的融资模式和管理运营模式,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取向下的适宜项目发展。

  随着中国多级多元资本体系的建立,证券化融资之路也将进一步打开,可考虑以开设特定目的载体即特殊项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SPV)为标杆,在法治化、规范化形式下开展特定项目投融资。同时,可以借助产业基金,培育创业和风险投资的引导基金或母基金,提供多样化的政策性金融产品,为结构升级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资服务。

  在政策性融资机制创新中,还应特别注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在切实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机制建设中加入绿色、创新的导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积极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对接,部分政策融资业务可以招投标、贴息等方式交由商业银行等机构承办,充分发挥各自业务优势,实现双赢、多赢。

  最后,可以适当使用政策引导下的财政补贴方式,同时坚持在竞争中间淘汰落后产能。以电网为例,2002年国家下发的电改5号文,解决了厂网分开的问题,并要求实现竞价上网,试图通过引入竞争而提高电价的经济性。竞价上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电力归位为是一个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有市场就要有竞价机制。如果按照市场方式走下去,竞价上网就可通过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再加上合理的政策参数如对光能、风能等“对事不对人”的规范的财政补贴,来实现包容性发展,同时仍借助市场竞争产生选择性的“优胜劣汰”。未来的能源图景中,除了常规煤电,必然还将有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在竞价入网环节的政策参数方面,政府需要经过研究和测算,“八九不离十”地合理明确一度光电补贴多少钱、一度风电补贴多少钱。补贴之后,各种新能源仍然是竞价入网。在政策引导的情况下,税收因子跟随价格变化,必要时可作出动态优化的规范性调整,总体上仍是借助市场竞争制度安排和化的政策因子、规范调整机制,形成更有效的能源全局配置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