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开拓者研报 2013年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原]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8图)

2013-11-29 10:47 来源: 开拓者量化网 浏览:3248 评论:(0) 作者:doctorray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军工行业中长期基本面反转(看好)

                                                ------戴非

 

1效仿美国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工作已经上升到中国政府的战略层面,将极大提升军工行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前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专门阐述国防与军队建设领域改革重点。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无论是外交、军方、公安、能源、海关还是国安等部门都日益术有专攻,虽然各方均服务于中国的整体国家安全利益,但也显示出日益不同的利益所在。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组建由国家元首领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宜以协调各部门利益,并策划共同的策略,其中包括国际公关策略已经刻不容缓。从美国的成功经验

上看,由国家元首领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既承担国家安全策略的制定,也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的行动节奏和统一口径,同时也涉及在与具体国家策略有关的国际公关工作的落实。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一个机构,才能够承担全方位制定、协调和实施国家安全策略的工作。面对日益不稳定的国内外形势,国家安全工作已经上升到中国政府的战略层面,将极大的提升军工行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前景。

 

2.从国家实力变迁及崛起路径看,国防军工乃大国重器!若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防军工的崛起是必要条件。(1)中国目前的国防开支2%的GDP 占比与经济地位并不相符,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国防工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对于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2011 年主要经济体军事开支占比(%)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3.国防及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

 

我们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延续了十八大报告中“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的精神。目前富国与强军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两大基石。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建设就缺乏雄厚的物质支撑;没有巩固的国防,经济建设就缺乏应有的安全保障,不但不能实现国家的腾飞,甚至连民族的生存都成问题。现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积极推进新军事变革,加紧高新武器升级换代,军事竞争的重心向科技创新前移,围绕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的竞争日益加剧。

加快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不仅能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水平,而且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其内涵或更加丰富

 

公告提出,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所谓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通常解读为远洋海军、战略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甚至空间及网络作战力量。而实际上,我们大胆揣测这里所说的军事力量体系的内涵还应更加丰富。这一点从新军事变革带来的两个重要理念中可窥见一斑:“一是单项战略型武器构成的"老三位一体"(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军事战略,让位给了由战略打击力量、快速机动反应部队和军事工业基础所构成的"新三位一体"军事战略,军工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全军联合和军工联合。各军种以未来在一体化作战空间展开有效军事行动为宗旨,发展能够与其他军种无缝联合与合成的军事能力,这在客观上也提出了模糊军种界限来发展装备技术的需要。”

 

5. 军工体制改革有望加速

 

目前制约我国国防建设重要一环的是军工体制改革,其中科研院所的改制最为迫切。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目前仍延续计划经济时期体制,仍基本上由国家下达任务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企事业单位以完成任务为主,市场化运作程度不够,军工科研院所大部分经费由国家投入,这就导致庞大的军工科研院所在计划体制下的“吃皇粮”与其直接的经济效益无关和军品科研项目与民品项目开发发展不均衡等矛盾。而西方军工科研院所所需巨额的科研经费大部分由军工企业提供,且90%以上的军工企业都是军民双重产品结构,这就保障了军工技术的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我们认为本届三中全会公报内提到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对军工体制改革的再一次强调,也是对国发37 号文的再一次肯定。根据国发37 号文的要求,在保障军品任务完成的原则,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加强改革配套政策的衔接与分类指导。按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6.海洋、太空和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重点,军工集团可能入围国安委组成机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新观点:推进国家新的军事变革,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我们认为,相应的海军装备、空军装备、卫星、导航和雷达装备是保证上述安全重点的主体。我们预计,即将出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组成机构和人员细则中,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科技、核工业等重点军工集团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显示出军工集团在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7.军工行业中长期基本面反转: 我们认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将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巨大的牵引作用。随着科技能力的改善,新项目的研发周期在从一二十年向更短的时间段缩小,国防进步已经成为中国全面现代化的一部分。国家安全形势的恶化、决策层的重视以及潜在的经济效益,这将在较长时间内推动军工行业的总体需求以及企业盈利。因此,应该从中长期基本面反转的角度来看待军工板块的投资机会。

 

8.军工上市公司是确定的成长股:我们认为,从整体看,在未来宏观经济走向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央企背景的军工类资产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很低,属于确定的成长股。过去7 年累计约有180 亿元的资产注入到A 股军工上市公司中,这其中有90%左右的资产为军工业务相关资产。资产注入为其带来了业绩活力,也为上市公司股价带来高弹性。未来3-5 年科研体制改革将是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在内的军工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军工行业四大特性

 

特性

主要特点

政府的态度是影响行业的决定性因素

与其他行业不同,军工行业是完全受政府影响和控制的行业,国家是行业终端产品唯一的需求方,同时也控制了终端产品的进出口。因此政府的态度是影响行业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和指导思想决定了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使得行业的政治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

军工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

军工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美国大约20 年出现一次强周期性变化。军工行业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军工行业的需求呈周期性变化。与其他产品不同,军工行业终端产品的消耗途径比较单一,最主要是战争、军演,产品的自然淘汰周期较长,达7-10 年。

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

从产业链来说,军工从上游往下游军工行业包括器件、分系统和总装三大部分,越往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和行业壁垒也越高。按照国家规定,整个产业呈现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小核心是指以11 个军工集团为核心,集聚了我国军工行业绝大多数资产和全部的总装业务。大协作是指,越往军工行业的上游,越是非核心的器件,都要放到整个社会化

大协作中去。寓军于民是指我国军工行业最终要实现军民融合。

军工行业具有巨大的民用前景

由于国家长期的重点投入,军工行业技术实力很强,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最先应用在军事领域,一旦进行民用,则具有很高的外部效益。据统计各国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7 至1∶12 之间。因此军工行业在向民品行业扩充时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9. 我们预计,飞机制造、航母建造、卫星导航和地面装备信息化是未来军工发展重点。我们估算,假设中国在未来5-10 年中存在600-700 架三代半、四代作战飞机需求(陆机+舰载),以及300-400架运输机(包括衍生的预警、反潜等机型)需求,加上相应的维修、升级改造需求,估算中国军用固定翼飞机市场的需求规模将在8000 亿元以上。

 

我们推测,中国到2020 年直升机规模总数预计:陆军40 个团,海军20 个团,空军7 个团,中国武装警察5 个团。按照72 个团、24-28 架直升机/团的数量测算,总需求量在1728-2016 架之间。考虑到现在我国军队只有700 余架直升机,未来7 年还需要1300 架。同时,估计我国单个航母编队造价150 亿-220 亿美元水平。装备信息化将带动光电类、雷达类、制导类武器的快速放量。

 

此外,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北斗导航将成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 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 亿元。

 

国家级军工项目投资突破7000亿元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10. 我们认为,外部竞争、行业周期和股份制改造后的利益一致使得国有军工集团资源整合的难度缩小。

 

首先,除核心保军企业外,国家已逐渐开放军工市场,非重点保军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其次,由于军工行业的周期性较强,如果没有在行业景气时期迅速做大做强,未来发展将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第三,全流通以来,随着激励制度的健全,各方的利益逐渐一致,资本的力量在博弈中得到空前的体现。这些都使得军工集团有动力逐渐把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

军品总装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核心资源整合是军工集团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国防实力再上台阶的关键期。国防科工局提出,未来5 年,我国军工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升级换代,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军民转换和平战转换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和创造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整体跃升。

 

11.军工企业新一轮改革猜想

 

 

主要情况

现状

11 大军工集团(航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船舶: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兵器: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央企业资产证券化率最低的行业板块。整体经营效率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军民融合程度不够。

弊端

目前,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预警机、大型水面舰艇等军品的总装业务还集中在大股东,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较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上市公司也存在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可能,还存在着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

正在进行的改革举措

1、中国重工的核心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开启了下一步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序幕。多家军工集团展开整体上市、核心总装军品资产上市可行性研究。

2、将军工科研院所分为基础类、工程类、工艺类,除基础类保留事业单位属性之外,其余两类均需在2015 年之前完成转企改制,而改制之后进入有关上市平台的步伐预计将加快。目前,军工研究院所改制试点的相关政策和细则已经作为内部文件下发,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公司下属科研院所的分类改制已经率先开始试点。

改革目标

提高军工企业市场化程度和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军民融合。

未来改革方向猜想

外部竞争、行业周期、政府推动和股份制改造后的利益一致使得国有军工集团资源整合的难度缩小。在核心总装类军工资产和研究所类资产启动证券化后,军工企业能够在型号立项前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然后根据技战术指标研制样机,军方认为样机的技战术指标满足需求后,再给予型号立项,同时下拨科研经费,并在价格中体现风险补偿价值。

资本 市场收益标的

核心军品     中国重工(航母等军舰资产注入)

总装资产     中航飞机(轰炸机、运输机、新舟60)

注入         哈飞股份(武装直升机)

航空动力(黎明等航空发动机资产注入)

 

研究所资     中国卫星(大股东五院资产注入)

产注入       中航电子(航电系统5 家研究所注入)

四创电子(大股东38 所优质雷达资产注入)

 

12.根据国外国防发展的重心变化和中国目前装备配备的情况,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国防装备发展的重点集中于航空、航天和信息化建设。集中体现为运输能力提升(大运/大客/直升机)、

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信息化提升(数据链/北斗导航)。对于2014 年,从需求提升来看,主要体现为北斗导航的安装数量增加和航空发动机三代发动机的上量;从资产整合角度来看,2012 年年中开始,航空航天板块资产整合的速度明显加快;从特殊事件来看,不管是北斗导航的强制性/鼓励性安装、航空发动机的重大专项支持还是通用航空的监管程序简化都将成为相关板块启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2014 需要重点配置北斗导航产业链、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关注大飞机产业链和通用飞机产业链。

 

重点推荐

 

航空动力 600893

 

  1. 公司是国内大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企业:曾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第一台舰用燃气轮机燃气发生器,承担过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多项尖端科研试制任务。参与国内多个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制造任务如“秦岭”发动机和“太行”发动机等。
  2. 中国航空发动机需求空间可观: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四大组成系统之一,一般占到飞机总价值的20%-25%。在未来5-10 年中,国内直升机、三代半/四代作战飞机、舰载机、军用运输机、民航大飞机等新装备机型,以及原有飞机的升级和维修,都会产生大量的发动机需求。中航工业集团规划至2020 年实现1 万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以此推算集团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500-2000 亿元。
  3.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正在不断进步:应当承认的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技术与西方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尤其在发动机控制、材料技术等方面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在未来5-10 年中,中国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完全有可能满足新飞机型号(特别是四代机、舰载机、大运等)对发动机的需求。
  4. 公司现有资产:产品搭配合理,业绩加速可期:在公司现有航空发动机产品线中,二代机产品预计需求将保持稳定(以改型需求和更新替换维修需求为主),而三代机产品已经处于量产和增长阶段,将推动公司航空发动机主业稳健增长。而从国内新军机型号研发/试飞/量产的节奏推断,我们认为十二五末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产销量增速有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外贸转包、燃气轮机(舰船/工业)等业务也是重要的增长点。不考虑注入,我们预计未来3 年公司收入年增长率将在10%-15%。
  5. 新注入资产质地优秀:2013年6月17日,航空动力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计划从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西航集团、贵航集团、黎阳集团、华融公司、东方公司、北京国管中心等8 家交易对方(其中以中航工业为主),收购沈阳黎明集团、南方航空工业、贵州黎阳动力等3 家发动机整机企业100%的股权,晋航、吉发、贵动等3家发动机维修企业100%的股权,以及深圳三叶(航模制造)80%的股权。同时,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配套募集不超过本次总交易金额25%的资金。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6。此次重组预案计划注入的资产中,沈阳黎明和贵州黎阳是我国重要的涡喷/涡扇发动机生产基地,南方公司是我国主要的直升机发动机生产基地,注入完成后将极大             地完善航空动力公司的产品线。我们认为未来2-3 年中,沈阳黎明和南方公司的收入增速有望高于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沈阳黎明目前偏低的销售净利率也有望回               升。我们粗略估算如果注入得以顺利完成,将对公司EPS 形成50%左右的增厚。

     7.  未来仍有资产注入空间:目前公司重组涉及的审计及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履行相关审批备案程序,我们认为本次重组获批通过是大概率事件,根据目前的进展          情况,我们判断,公司在2013 年度内较难完成资产注入的全部手续,2014 年实现财务并表是大概率事件。此次注入完成后,航空动力上市公司将基本实现国内航空          发动机整机制造业务的全覆盖。但是中航工业集团发动机板块内仍然有诸如科研院所、传动部件制造等优质非上市资产。长期看,航空动力上市公司仍存在进一步资          产注入的可能性。

     8.  此次资产整合完成之后,考虑增发6.8 亿股收购资产、增发2.28 亿股对外融资(最大股本,实际数据预计低于2.28 亿股),公司的总股本将扩大为20 亿股。根据             《交易预案》的财务数据,我们估计整合完成后,2012、2013、2014 年公司EPS 分别为0.34、0.42、0.55 元。

     9.  风险:资产注入进度的不确定性,军品交付进度的不确定性。

 

中航电子 600372

     1.  公司2011 年完成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已经由原来的汽车业务ST 昌河变身为航空机载电子业务的中航电子。中航工业“五化、万亿”战略下,可以预期未来航电系          统整体上市将会是公司机载电子业务研发、制造实力又一次的升华。公司主要致力于航空机载照明与控制系统产品的制造,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照明系统、驾驶舱操控          板组件及调光系统(CPA)、飞机集中告警系统、飞机近地告警系统、航空专用驱动和作动系统、电气控制装置系统系列、飞机吊装系统产品、光伏逆变器、电动代步车          控制系统及其他民用照明系统。未来的目标是将公司打造为航电系统的改革发展和业务整体上市平台,提升公司在国际、国内的航空领域业务发展能力,实现航电系          统战略的有效对接和战略协同,提高公司在技术和产业两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内的定位,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做大做          强航空电子业务。

     2.  国防信息化提升机载电子需求,未来力争民用航空制造市场。不断更新的军用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军机的整体性能,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成本占军          用飞机总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公司军用航电系统业务约占公司收入65%以上,是国内军机机载电子设备最主要的供应商,军品增长主要来源于“一代平台几代航          电”的需求和全军工领域的开拓。民用航电系统成本约占大飞机成本30%,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 年民用飞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5 万亿美元;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5 年            国产C919 系列飞机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将达到2,355 架市场量。尽管目前公司民用航电业务尚少,但包括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将力争占领民用航空市场的一席之              地。

     3.  对 3 家子公司并购已完成:在3 季度内,中航电子对北京青云仪表、苏州长风电子、陕西东方仪表等集团下3 家子公司的100%股权收购已完成。2012 年,青云仪            表、长风电子、东方仪表的收入分别为4.19、6.78、1.8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41、9527、1981 万元;三家公司合计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相当于上市公司的30%和          26%。本次收购有望对EPS 形成26%的增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航电领域的产品链。从公开信息推测,我们认为13-14年有望成为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加速阶          段,而与中航电子业务相关的5 家研究所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最具盈利能力的资产之一,航电板块5 家研究所的收入与利润规模约为上市公司的3-4 倍。12年营业收            入合计约130亿元,贡献利润近17亿元,主要包括: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612所)、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618所)、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607                所)、中国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631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615所)若改制后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不仅将大幅提升中航电子的业绩,由之带来的科研          与生产资源的协同效用同样不容忽视。中航电子将有望成为这一进程最大的受益者。

     4.  成立商业创新中心,民品业务有望带来跨越式发展机会。公司依托北京研发中心成立了商业创新中心,开展新业务发展平台战略并购、新型业态项目投资、新型工业          制品开发和战略联盟的实施,建立产业发展平台。我们认为,航空防务乃是公司核心主业,亦是支撑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石;非航空防务和民品业务的基础虽比较薄              弱,却是决定公司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公司的“343”战略目标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对于非航防务与民品业务的期待,即力争使航空军品、非航民品和非航            防务的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0%、40%和30%。

     5.  暂不考虑未来资产注入对业绩的影响,预计2013-2015 年每股收益为0.39、0.51、0.70 元。

     6.  风险:军品交付进度的不确定性、科研院所改制进度的不确定性等。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中国卫星 600118

 

  1. 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在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方面,已成功开发了以CAST968(CAST1000)平台为代表的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成功发射对地观测、海洋监测、环境监测、空间探测、科学试验等多颗不同用途的现代小卫星,同时具备部分宇航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在北斗导航、动中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天绘”系列遥感卫星数据总代理权。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宇航制造与卫星应用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2. 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业务稳步增长。卫星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给公司提供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公司的卫星研制业务盈利能力较强,公司拥有我国卫星研制领域的核心团队,直接承接国家重点卫星研制项目,在卫星研制方面的工程化、产业化居于国内首位,具有垄断优势;卫星应用领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为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集成及设备制造和卫星地面段运营服务,基本涵盖了卫星应用各领域,已成为国内卫星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公司议价能力强,能够按照任务节点来确认收入,营收增长同发射数量变化并不同步,而主要受在手订单影响。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十二五”期间“百箭百星”规划,按照小卫星40%的占比测算,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在手订单超过20 颗。考虑到出口市场取得的突破,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乐观。此外,卫星功能集成化将带来单价提升,我们认为公司小卫星制造业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3. 我们认为14年开始北斗导航产业会逐渐成熟,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也会逐渐显现,我们看好14年公司北斗业务的增长。10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有望达到5亿台左右,2020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我们预计北斗导航项目招标工作四季度可能会启动,公司在军用导航市场有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有一定优势。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已经于2012 年底正式启用,将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面临国内巨大的市场。其中国防特种领域对北斗终端的需求刚性较强且时间较早,交通、电力和电信等行业用户的需求启动快于预期,此外民用领域的市场很大,不过竞争可能相对激烈,目前中国卫星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特种用户及行业用户。
  4. 中国卫星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主要资本平台,五院的优质资产未来通过中国卫星进行资本化的趋势较为明确。公司的控股股东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我国卫星、飞船等航天技术和产品的基地,承担我国绝大部分卫星的研发和制造业务,也担负着“神舟”系列飞船和 “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的重要全使命。五院的未上市资产主要包括大卫星研制和星上载荷等宇航部件,我们估计其收入和利润规模较大。目前这些资产大部分是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在注入上市公司前需要进行改制等相关工作。今年以来事业单位改制的进程正在加快,军工集团研究所资产进入上市公司的预期明显提升。五院收入和利润规模数倍于中国卫星,如果注入,中国卫星投资价值有较大提升。
  5. 公司三季度配股募集资金为15 亿元,将投向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平台、CAST4000 平台开发研制等项目。上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增加营业收入17 亿元以上。
  6. 预计公司未来3 年业绩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2013-2015 年EPS 分别为0.29、0.38、0.50 元。
  7. 风险:航天发射活动存在风险;卫星导航发展慢于预期。

 

我国历年小卫星发射数量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资料来源: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前十年全球卫星导航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资料来源: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

 

我国小卫星发展计划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附:军工行业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和财务数据

 

国家层面战略支持 中长期看好军工板块

 

资料来源:wind 

版权声明:   特别标明为本站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自 、作者信息,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出自:   开拓者量化网  |  http://www.tb18.net/news/article/38664.html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