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开拓者研报第55期

2013-06-03 17:34 来源: 开拓者量化网 浏览:1540 评论:(0) 作者:戴非

美国

 

宏观经济

 

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周下跌,主要受到美联储可能提前缩减买债计划的忧虑影响。市场今年以来主要呈现攀升走势,没有大幅回落的情况。对于美联储下一步行动的担忧,使得之后会有大规模卖压浮现的臆测升温。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增加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美联储提前缩减购债的预期。密西根大学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从4月的76.4升至84.5,创2007年7月以来最高。5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8.7,高于4月的49。

 

本周五将公布美国5月非农就业数据,彭博调查预估显示5月非农就业岗位料增加16.5万个,路透预估为16.8万个,4月增加16.5万个,失业率预计持平于7.5%。周三将公布ADP民间就业报告,前值11.9万,预期16.5万。

 

今晚重点关注ISM制造业活动数据,预期50.7,前值50.7。

 

货币政策

 

如果本周的非农数据大幅超预期,那么对美联储提前退出QE的预期会大增,利空风险资产。通胀可能成为目前美联储退出QE的最大阻力。4月PCE价格指数同比回落至0.7%,核心PCE回落至1.1%,加上5月以来投资者担忧情绪明显推升长期国债和MBS利率,如果联储提前缩减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推升长期利率,不利经济复苏。我们目前仍维持最早9月缩减资产规模的判断。

 

美股:中性

大宗商品: 看空

黄金:看空

美元指数:看多

 

欧洲

 

欧元区17国失业率4月升至12.2%,为该数据1995年开始编制以来最高。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仅为1.4%,远低于欧洲央行略低于2%的目标。

 

数据令投资人担心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但多数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将按兵不动。

 

欧元区“紧缩-增长再平衡”的基础较为薄弱。“紧缩-增长再平衡”包括:短期内,由紧缩政策转变为刺激政策;长期内,通过本国的结构性改革,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以及跨国信贷支持,缓和财政、信贷约束。欧盟已经同意放宽多个国家的赤字目标期限。这是否意味着欧盟和德国关于边缘国家紧缩的态度发生扭转?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如下:1.上述国家赤字超标的结果已然无法避免;2. 欧盟在放宽赤字条件的同时敦促各国实施结构性改革,其中包含短期紧缩措施,例如削减社会福利;3. 德国大选在前,不会牺牲国内选民的利益来支持边缘国摆脱紧缩约束;4. 如果不形成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重债国家财政刺激的空间极为有限,无力实现“紧缩-增长”的平衡;5. 德法两国在欧洲政治经济事务方面存在分歧,在核心国分歧弥合前,欧盟对待紧缩的态度难以真正扭转。预计“紧缩-增长再平衡”的呼吁将是“雷声大雨点小”,年内重债国家依旧无法摆脱“财政、信贷、货币三重紧缩效应“。

 

本周央行政策会议将是市场焦点。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澳洲央行都将举行会议,多数分析师预计他们都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但如果有央行可能意外降息,那就是澳洲央行。

 

欧元/美元:中性偏空(上调)

 

中国

 

宏观经济

 

5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50.8,高于市场预期的50,环比4月上升0.2。购进价格和生产等指数回升,推动5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过去一年来的次高水准,表明企业活动回稳。但PMI分项指数中有半数仍处在荣枯线下方,尤其就业指数已经连续一年在低于50徘徊 (48.8),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6.3,比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下降,暗示经济增长仍面临相当的不确定因素,经济仍偏弱。

 

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2,创8个月新低。官方数据和汇丰数据出现较大背离,主要是由于统计方法和调查样本侧重点不同(当然我们对官方数据质量也较为怀疑)。官方PMI分项显示,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1.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PMI和更加侧重中小企业的汇丰数据走势一致,凸显目前中小企业经营仍面临重重困难。

 

好于预期的PMI数据进一步降低了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性。

 

对于物流联合会和汇丰PMI的明显偏差,我们倾向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小企业间景气程度分化加剧,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汇丰PMI下落至49.6%,而中采PMI中的小企业PMI同样跌至47.3%,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景气更为低迷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二是中采咨询解释说,节日集中在了4月份,5月的工作日因而增多,季调可能并没有消除这种不定期假日的影响。我们认为,5月的经济情况整体与4月相当,并没有出现显著回升抑或快速下行的趋势,依然呈现整体需求相对乏力的态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价格端依然在下行,企业对经济前景依然不明确,因此呈现原材料和产成品两端库存都相对偏低;其次,经济体内的景气程度分化趋于显著,一是大小企业之间,小企业景气程度相对偏低;二是区域间比较,中西部区域景气程度下降更快。因此不能仅凭单月PMI的反弹来判断经济复苏势头的确立。

 

中游观察:5 月第5 周,全国钢材加权价格大幅下跌2%至6321,各品种价格普跌,螺纹钢主力合约大跌4.34%。高线、螺纹钢继续大幅去库存,整体社会库存下跌2.4%。铁矿石原料价格跌幅较上周扩大,唐山66%铁精粉下跌40 元/吨至760 元/吨。全国水泥均价下跌2 元至331 元,华东、中南地区开工率下滑,行业库容比处于2012 年以来最低位。化工品价格表现乏善可陈:橡胶价格继续下跌,其中天然橡胶下跌3.6%。上石化PX 价格下跌100 元/吨。环渤海5500 大卡动力煤价报收610 元/吨,继续下跌1 元/吨。煤炭将计入从价计征资源税范围。前四月煤炭产量、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2%、6.6%。

 

基数原因导致今年2 季度经济不太可能会有明显下滑。但从用电量等高频数据看不到什么明显走强迹象,中游价格持续下行,我们认为2 季度经济难有起色。

 

流动性

 

我们对短期内的流动性并不乐观,因为:

 

央行回笼显示态度偏谨慎。在上星期回购利率就已经出现比较明显上升的背景下,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净回笼,显示了央行偏谨慎的态度。

外管局监管影响资金流入。由于虚假贸易是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的一条途径,外管局出台20 号文在6 月1 日开始实施后,将会打击虚假贸易,从而影响资金流入。

海外资金配置中国动力减弱。美联储退出预期下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回落,人民币即期汇率相对中间价涨幅已出现明显下滑,人民币NDF 也显示贬值预期不断上升,这些都指向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动力可能在减弱。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大(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为2020亿元人民币,其中周二为1650亿元,周四为370亿元),能在很大程度上覆盖周三(5日)存款准备金补缴的缺口,但预计市场流动性在端午节前还是会偏紧,资金利率虽存回落空间,但还是会保持在相对高位;中期来看,半年末因素影响还是比较大,6月资金利率中枢或略高于5月。

 

资金流向:5月29—6月3日,A股资金连续4个交易日流出,日均流出25.4亿元。

 

股市政策

 

持续半年之久的IPO专项财务核查终于在5月31日正式收官。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对IPO造假未遂的新大地、天能科技两家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进行了处罚。另外,证监会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也在日前成立。分析认为,新股发行障碍已全面扫清,IPO开闸只剩时间问题。目前共有666家在审IPO企业,其中83家已过会,已预披露41家,处于反馈意见回复阶段345家,处于初审中的有197家。我们认为:IPO即将开闸的预期对投资者心理有负面影响。

 

A股:看空

 

 

专题:从供给着手重启经济改革——“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三)

 

以“解除供给抑制”为核心的长期经济改革主张

 

如果说1980年代里根政府为代表的美国传统供给主义政策的核心在于解除经济增长的“供给约束”,那么1980年代邓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解除“供给抑制”。

 

多年的计划生产、平均分配和政治动乱,造成中国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严重缺乏活力:劳动者被禁锢在土地和“单位”,没有积极性且不能流动;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财政资源和储蓄资本低效使用;整个社会分工和微观企业组织都处于低水平;知识和创新更是不被尊重。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通过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以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生产、鼓励开放市场和国际贸易、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使长期受到抑制的生产要素潜力得以释放。我们将这些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归纳为“解除供给抑制”。

 

那么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邓小平理论,通过解除供给抑制来解放生产力呢?按照“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框架,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取决于五大财富源泉,解除供给抑制,也必须从这五大财富源泉出发。

 

第一个财富源泉是人口和劳动力。虽然学界对中国人口红利尚存争论,但我们认为,农村还有“相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人口红利”。目前中国农村人均GDP与城市人均GDP相差五倍,也就是说一个农业人口一旦在城市找到工作,其对经济的贡献就提高四倍。因此,只要解除人口和劳动力供给抑制,比如短期适当放松户籍制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长期适当调整人口政策,中国的相对人口红利就会进一步得到充分释放。

 

第二个财富源泉是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源。如果中国的土地一直不能自由流转,农业就将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小农经济产出效率显然很低。如果土地可以自由流转并适当集中,农业生产效率就会大幅提高。矿山也是一样,如果煤矿、石油等资源是垄断的,矿产交易市场发育不完善,其开采就会比较粗放,资源利用效率就不会高。中国的资源和土地供给抑制还比较严重,未来产权优化和释放资源供给还有很大空间。

 

第三个财富源泉是资本。中国是全世界资本最多的国家,我们有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居民、企业加上政府的储蓄有100多万亿人民币。但作为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利率水平却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利率高达14%~15%,民间借贷成本更高。为什么在全球资本最多的国家出现了最严重的资本短缺和最贵的资本价格?原因就在于资本抑制和金融抑制。设想把金融抑制放开一些,逐步把中小企业资金成本从14%~15%降低到5%,会有多少中小企业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第四个财富源泉就是技术和创新。中国还没有形成创新型的科教体制,高中、大学培养的都是知识型人才,很多国有科研机构白白耗费了大量财政资源,却缺少真正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技术。不仅强化市场导向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科研创新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在企业研发、金融支持、政府管理等层面解除技术和创新抑制,中国也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第五个财富源泉是制度本身。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分工效率和微观的企业生产效率,而社会分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自然带来财富的增长。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中国19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增长动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农村人民公社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人口、土地资源和生产技术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提高了粮食产量。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李克强总理指出,每一个制度改进的地方都孕育很大的潜力。举例来讲,很多国有企业所占有的资源很多,但单位资源、资本的产出都远远低于自由竞争的民营企业,改革这些低效率的部门自然会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综合这五个方面来看,只要通过改革,解除对人口和劳动的供给抑制、制度和管理的供给抑制、土地和资源的供给抑制、资本和金融抑制、技术和创新抑制,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越是供给抑制严重的领域(比如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供给价格越高,而且供给效率和质量越低,改革的空间也越大。

 

历史上所有的长期增长理论都是围绕供给层面展开的。亚当•斯密关于制度和社会分工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研究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增长过程,认为生产技术的革新是驱动经济螺旋式发展的核心力量,认为技术和制度的破坏性创新(Destructive Creation)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库兹涅茨则更多地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并将经济长期增长要素归纳为人口增长、生产效率提升、经济结构升级、社会结构转变等。上述理论无一例外地从“供给”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并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张。

 

新供给经济学认为,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上述三种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体现:1980年代的制度改革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斯密增长”时代,而1990年代以后持续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投入换来了“库兹涅茨增长”为特征,兼带着“熊彼特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库兹涅茨增长模式”仍然能够延续,但应该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系列改革措施,刺激新的“熊彼特增长”阶段,并通过深化制度改革,重启“斯密增长”,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更有效率地充分涌流。

版权声明:   特别标明为本站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自 、作者信息,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出自:   开拓者量化网  |  http://www.tb18.net/news/article/4292.html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