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 金属仓储业务暴利不再 高盛小摩等酝酿退出

[转] 金属仓储业务暴利不再 高盛小摩等酝酿退出

2013-07-16 01:0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337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 罗慧

  金融危机期间,众多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下游消费端需求疲软,导致大量的货物囤积在交易所的交割仓库中,就在经济陷入一片灰暗时,仓储企业却因此获利颇丰。不过,现在看来,这样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新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新规压缩仓储业务利润

  据《金融时报》,摩根大通和高盛正在酝酿出售旗下的金属仓储业务,不过,这两家公司进入该行业才三年的时间,这么快就打算退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正如三年前他们打算加入该行业一样。

  2010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不旺、库存增加,为仓库所有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促进了仓储行业的蓬勃发展,因为货物的所有者必须为占用仓库而支付租金。

  不过,对于参与大宗商品交易的投行而言,是否应该拥有仓库所有权,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因为下游消费者认为,仓储系统的瓶颈扭曲了商品的价格,而仓储企业恰恰可以利用这点渔翁得利。

  近些年来,由于大宗商品交易监管过严,竞争激烈,以及价格波动率更低等原因,不少投行开始收缩大宗商品的业务,这也令美联储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允许投行拥有交割仓库等实物大宗商品基础设施。

  争议是两大投行考虑出售该业务的原因之一,而LME的新规严重压缩了仓储业务的利润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此前,由于LME对于仓库每天的交货量有限制,导致众多公司不满LME仓库的周转率过于缓慢,在等待货物出库的时间里,金属的现货价格会与LME合约价格脱节,导致混乱,也令下游消费者颇感恼火,因此在今年7月初,LME宣布更改交割规则,减少了交割仓库提货的等待时间。

  此外,对那些提货周期超过100天的仓库,还规定每天的出货量至少要比进货量高出1500吨,毫无疑问,这严重压缩了仓储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仓储企业的估值也面临受到重创的风险,其中包括高盛的Metro,嘉能可的Pacorini以及摩根大通的HenryBath。

  重创仓储企业估值

  据知情人士向 《金融时报》透露,高盛和摩根大通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开始非正式地就出售旗下金属仓储业务进行询价。今年四月,路透社就曾过,高盛已经就出售其仓储业务子公司Metro聆听买家的报价。在2010年,高盛以大约5.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该公司,如今,多位行业高管估计,该公司的估值可能会被砍掉一半。

  而同样是在2010年,摩根大通在以17亿美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SempraCommodities的大部分业务时,将HenryBath纳入囊中,现在,摩根大通正考虑出售该公司。

  1974年,创立于英格兰法尔茅斯的HenryBath,是大宗商品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机构之一,但其盈利状况每况愈下,据英国工商管理机构(CompaniesHouse)的资料显示,在2009年,HenryBath的盈利高达1.14亿美元,而到2011年则大幅降至2800万美元,现在LME的新规则无疑会将这一数值再次压低。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