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 “散兵游勇”难成大气候 期货私募“小时代”之惑

[转] “散兵游勇”难成大气候 期货私募“小时代”之惑

2013-08-18 22:5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浏览:315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期货业从不缺“神话”,从数万元到上千万、上亿元的资产翻倍,不足以令人称奇,在这个市场里,人们听到的更多是对神话“破灭”的喟叹。

  期货私募光鲜亮丽的背后,遇到了团队建设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发行渠道狭窄和成本过高等诸多“瓶颈”,这是期货私募“小时代”的真实写照。要解现实之惑,作为期货私募,必须加强团队建设,根除“单打独斗”思路以扩大管理规模,寻求与基金、期货公司合作,借力发展;另外,监管层亦要在政策上放宽限制,支持对冲基金业发展壮大。

  一位期货私募基金经理的倾吐

  五年前,三十岁出头的于伟还是一个“IT男”,如今已经成了“私募大佬”。2008年,他和清华大学的师兄用起初在股市牛市中赚的“第一桶金”200多万元,在北京一起创办了一家期货私募公司,科研能力强的师兄负责研究,他自己则负责管理程序化交易。

  目前于伟管理的期货私募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亿元左右,在国内期货私募界中,已经可以“论资排辈”了。据了解,国内50%期货私募管理资金规模尚在1000万左右,能上1亿并且能稳定维持的还不到行业的15%。

  于伟透露,他们管理的期货私募在2009年收益为120%,2010年收益超过350%,2011年、2012年收益在30%左右。他坦言,这五年能够做大的优势排在第一的是IT背景,都是清华大学理工科毕业的,虽然出道比较晚,对期货认识不够,但计算机功底还可以。

  于伟回忆当初,起始资金是自己在股市中积攒的钱,2008年熊市后转到期货市场,最早的是专户。“没有像传统的投资者出现爆仓或者大赚大赔,走得比较平稳。”于伟说,2010年开始股指期货量化交易发展比较快,国内做股指量化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出现两大事件,一是股指期现套利有巨大的赚钱效益,二是股指上市第一年,散户比较多,单边行情较多,暴涨暴跌也多。

  资本是逐利的,于伟也认识到,做量化交易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策略好赚钱,干的人就多了,干的人多了,这个方法就不赚钱了,股指期货一开始很好做,后来到2011年、2012年就很难做了,不好赚钱,今年还好做些。”

  起初,于伟是做全自动化交易,现在做化管理,也就是发产品。但碰到了容量问题,比如做到2到3个亿资产管理规模,再往上压力就大了,因为一个策略持续半年,要再获利就很困难,一个月赔一个点,半年赔6个点就赚不到钱。

  “原因很简单。目前整个期货市场体量偏小,投机策略组合净值波动大,各种交易压力也大,一般在半年左右,股指9个月左右就要回撤,套利也有容量限制的问题。”

  在期货私募业内,有一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资金方需要稳健,而产品方需要高回报。“客户需求是千奇百怪的,有保守的、有激进的,私募便发行结构化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资产管理市场特别现实,比如特别好的朋友,不能保证稳定的收入,一些专户的资金可能往回撤,往往死在黎明之前。”于伟说,耐心最好的客户在8个月左右,8个月赚不到钱的话,就撤了。期货是脉冲交易,做6或7个月,可能十天半个月就能兑现。

  现在,一些期货私募都不太愿意做专户投资。“量化和主观交易不一样,赚赚赔赔,靠概率统计,客户的耐受力不行,所以现在发产品,一年总能让我碰到赚钱的时候,因为客户是看结果,过程艰难只要最终赢钱就行。”

  业绩“变脸”是常事

  于伟说的业绩如“变脸”一样的情况,在期货私募行当里十分明显。根据融智中国对冲基金数据库统计,截至2013年8月2日,在记录的216只单账户期货中,具有最新业绩记录的产品共有113只,其中程序化策略组有64个,主观策略组有49个,宏观策略5只,复合策略16只。由于每个账户的资金差异、投资方向和交易策略有较大差异,所以在业绩表现上严重分化。

  在业绩表现上,113只管理期货策略产品在7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为-3.1%。统计以往数据显示,6月、5月、4月、3月、2月、1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21%、1.01%、5.77%、1.5%、3.87%、-1.03%。

  融智报告认为,7月份的震荡行情让很多做趋势的私募管理人措手不及,要么错过,要么做错,相对于程序化策略,主观交易策略更难把握7月震荡行情;据统计,64只程序化交易策略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18%,而49只主观交易的产品平均亏损5.6%,相差较大,主观交易的正收益率比为30.6%,而程序化交易的正收益率比为40.63%,由此可见,在震荡行情中,程序化交易优势明显,收益偏稳定。

  据了解,截止到2013年7月31日,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共收录了216只管理期货策略产品,产品规模由100万元至3亿元以上不等。216只产品中包含33只有限合伙、6只公募专户和177只单账户期货产品,大多以个人或者理财工作室形式存在,公司制管理的形式较少,基金经理一般是经验丰富的期货操盘手。

  目前,管理期货在策略分布上主要有三种方式:主观操作,包括主观趋势、主观套利、主观日内,该种策略主要是依据期货操盘手的丰富经验进行主观交易;系统化操作,包括系统化趋势、系统化套利、系统化高频,该种策略主要是依据模型进行程序化交易;主观和系统相结合的操作,主要利用系统化高频交易和主观趋势的复合策略进行交易。

  另外,也有期货私募通过研究和预测经济指标、政策环境、利率等变动方向以及其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来获取收益,这种策略统称为宏观策略,该策略也普遍用于大宗商品市场。在我们统计的数据中,运用宏观策略作为主要策略的就有4只。

  “交易就好比马拉松,只要没有退出,结果就不好说。”于伟认为,做量化的应该慢慢跑,尽管国内一些主动交易型的私募值得敬仰,但稳定性还不足。

  如何缔造永恒神话?

  不缺故事,不缺神话,这就是期货市场。上海一家期货私募基金经理告诉,无论是主观交易还是量化交易,都有神话,一年翻一倍像提款机,但只能说一些交易策略在特定时间与行情十分契合,长久来说还需要时间检验。

  一位期货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国内期货私募产品发行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过程中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市场宣传、资金募集等不少方面还存在问题。

  今年6月1日新基金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私募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然而,相比证券私募,期货私募化较为艰难,投资者对于期货产品需要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目前一些期货私募已经开始选择与基金、信托、证券、期货公司合作,起步阶段多发行结构化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通过基金专户或者信托计划发行的期货产品数量已经达到60只,其中3/4以上为基金专户,且结构化产品独领风骚。

  “虽然结构化产品占据主流,但可以看到的是,管理型期货产品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同。”兴证期货机构服务部总经理胡玲玲表示。

  华宸未来基金市场部总监曾杰则表示,结构化产品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很难做大规模。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与投顾合作发行一些管理型产品,一些已发行的结构化产品,风控良好收益稳定,并且愿意按一定比例跟投的投顾,发管理型产品相对容易得多。

  除了基金公司外,一些信托公司也将眼光投向期货领域。然而,目前监管层面对信托公司参与期货设限较多,不仅不能参与商品期货,在期指投资方面也规定只能套保和套利,不能投机。并且,对于合作的私募,信托公司对于资金和人才方面的门槛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期货私募尤其是会大量配置商品期货的私募与信托合作的空间。

  另外,在人才方面期货私募也普遍遇到了瓶颈。多位期货私募告诉,目前国内对冲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期货私募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大,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对冲基金业发展的瓶颈。可见的是,目前已有证券私募、期货研究员及相关行业人员转入期货私募行业。

  此外,对于量化交易,国内相关人才更是缺乏。于伟说,对于量化交易策略,与人的年龄也有关系,期货作为“零和博弈”,高风险才可能有高收益,一些写策略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其风格趋向保守,因此期货私募要做好人才的年龄梯队,增添新鲜血液。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