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商品期货 农副产品 巧用期市避风港 “甜蜜事业”逆势发展

[转] 巧用期市避风港 “甜蜜事业”逆势发展

2015-10-21 00:49 来源: 乔林生 浏览:923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套保样本调查


  引言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国内糖市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制糖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可谓是难上加难。但一家民营制糖企业――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却做到了。从艰苦创业到建立起“甜蜜事业王国”,公司董事长林水栖有怎样的制胜秘诀?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值得食糖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借鉴吗?

  “有破产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根据他的判断,陷入困境中的国内食糖产业仍有希望重振。

  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彩虹”

  10月4日下午,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开始在广东湛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最强的台风。

  “以往的台风如行驶的汽车经过,基本不在任何地方停留,‘彩虹’则不同,足足在湛江逗留了两个多小时,瞬间风力达到了18级,很多老人讲以前从没有见过如此强的台风。”广东金岭糖业集团(下称金岭糖业)董事长林水栖告诉,“彩虹”造成广东湛江等9市42个县不同程度受灾,湛江市停水、停电数日,遂溪、海安和廉江等地甘蔗大面积倒伏,使甘蔗生长受到破坏性影响。“彩虹”进入广西以后,又对广西玉林、北海、钦州、南宁等地甘蔗造成很大损害。对于制糖企业而言,新的榨季可能又要面临原料短缺等难题。

  台风“彩虹”对湛江等地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一家大型制糖企业,金岭糖业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是怎样应对的呢?

  10月14日,来到该公司调研时发现,在其下属的食糖加工车间,机器轰鸣,黄色的原糖正源源不断地“喂”入机器的“大嘴”,随后经过蒸煮等流程后变成了雪白晶莹的白糖,整齐地堆放到仓库里。

  “在强台风过后的短时间内,企业就重新恢复运转,主要得益于经营管理上风险意识强,在很多事情上力争做到未雨绸缪。”林水栖对说。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了金岭糖业“公司+基地+基层组织+农户”产业模式的广大蔗农,由于在种蔗期间就在企业的引导下为甘蔗买了保险,灾后保险公司及时理赔,为很多蔗农解决了复产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避免了更大损失。

  对于蔗农来说,经历了“彩虹”见到了真情。但在林水栖看来,对于国内大大小小的制糖企业而言,台风“彩虹”只是不可控的自然灾害,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就可以挺过去,而多年来面对国内糖市风云变幻中出现的无数个“彩虹”,尤其是近几个榨季国内糖市的低迷格局,国内制糖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近几个榨季,进口糖涌入国内的数量较为庞大,凭借低廉的价格在国内糖市“攻城掠地”,国产糖一度被“赶出”长江以北的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外糖价联动性增强,国际糖市的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国内糖价暴涨暴跌。

  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虽然政府对进口糖和走私糖加强了调控和监管,国内糖价有所反弹,但制糖企业与蔗农仍难以走出困境,广西等产区部分制糖企业不得不关门倒闭,蔗农减少甘蔗种植面积。在新的榨季,国内糖市又将面临糖料减少、蔗价走高、糖价涨跌不定等新问题。

  “只有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的行业。”林水栖认为,做企业一是要专业,二是要专心,三是要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新事物,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在近几个榨季国内糖市疲软的背景下,金岭糖业能有效地规避各种市场风险,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与其在经营上让专业的人专心做事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企业能积极接受期货等工具,并利用郑糖期货辅助企业经营。

  近年来,金岭糖业通过郑糖期货市场等平台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保值、融资等问题。通过套期保值操作等规避了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风险,同时还帮助蔗农解决了种什么、如何种以及如何对甘蔗定价等问题,为甘蔗产区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产品化、标准化等积累了经验。

  期市抛糖让下单员手发抖

  华泰期货副总裁郭劲向期货日报讲述了林水栖与白糖期货初次结缘的经历。2006年郑糖期货合约上市不久,林水栖就到期货公司开了户,开户不久正赶上一波白糖期价持续上涨的行情。看着盘面价格一天天高过现货价格,林水栖这个一点期货知识也没有的门外汉决定抛售2万吨白糖,开仓时机选在了白糖期价出现涨停以及期现价差较大的时候。

  “看着一批批抛售白糖的单子开出,盘面没有任何反应,封住涨停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下单员的手开始发抖。”郭劲告诉,第一批抛售2000吨的单子在盘面连响也没有听到一声,第二批、第三批各2000吨的抛单还是没有让盘面有所反应。继续抛还是就此住手?公司下单员不时通过电话询问郭劲,郭劲则不停和林水栖沟通。

  “不用犹豫,按计划把2万吨白糖抛完。”得到林水栖肯定的回答后,下单员按计划把剩余的空单全部开仓。但当日期货盘面仍以涨停报收,这让郭劲和下单员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抛售2万吨白糖的次日,郑糖期价稍微高开后即转头下行,并出现了多个跌停板,在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后,林水栖让下单员平掉空单,并把库存的白糖在现货市场进行销售。

  事情过去近十年之后,问林水栖,在不懂期货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地进行期货交易?“虽然当时对期货市场不太了解,但郑糖上市后我们就注意到了,现货企业必须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企业当然要好好利用这个工具了。”林水栖说,当时现货市场白糖是滞销的,价格也比较低迷,郑糖期价上涨主要是受到投机资金的追捧,实际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现货市场情况,一旦遇到大量卖盘出现肯定会跑掉。更何况当时的期价高出现货价格不少,在期货市场抛售2万吨白糖既可以解决企业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能以高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卖出,何乐而不为呢?

  郭劲总结称,林水栖是在不懂期货市场的情况下,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丰富的现货市场经验,利用市场价格和交易的惯性波动规律,进行了一次卖出套保的成功操作。

  自此以后,林水栖和郑糖期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近几年国内糖市受到进口糖和走私糖严重冲击、全行业陷入亏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基础。

  “近年来,金岭糖业不仅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不断发展壮大,白糖年加工量增长到了60万吨,既有原糖加工生产线,也有甘蔗压榨生产线,还发展了甘蔗种植基地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了郑糖期货市场,通过卖出与买入套保操作等规避市场风险,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林水栖对期货日报表示,如果没有郑糖期货市场,公司很有可能也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冲击。

  林水栖认为,对于制糖企业来说,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糖价下跌,而制糖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也主要是为了防范未来糖价下跌的风险。因此,制糖企业在市场上应以做空为主,而后依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平仓或者交割,切不可根据价格判断主动做多。“以今年为例,尽管已经有明显的减产信息和走牛迹象,但中间还是出现了数次大幅调整。如果以获取投机利润为主要目的,盲目换手做多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转为投机争利,这就偏离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服务生产经营的初衷。”林水栖说。

  坚持期现结合化解困局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资源的配置是全球性的,在进口糖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国内食糖供应肯定不会短缺,希望糖价长期保持在高位是不现实的。”林水栖认为,2011年下半年至今,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糖价持续走低的原因很复杂,不能把糖价下跌、糖厂倒闭的责任全推给进口糖和走私糖。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倒闭的企业,很多是把在糖市挣来的钱投到房地产等领域,随后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也有一些企业不积极找市场,只是希望通过政府限制食糖进口来推高国内糖价。

  林水栖告诉,近年来郑糖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制糖企业如果利用自身对现货市场熟悉等优势,完全可以较轻松地在期货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库存保值等期现货结合交易,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现货市场的经营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规避掉。

  “只要坚持期现货结合操作,不投机,制糖企业在期货市场交易的风险就很小。”林水栖说,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郑糖期货市场为国内食糖产业链提供了一个远期价格的参考,产业链上的企业可以根据价格提前做好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安排好资金使用计划等。

  据了解,在郑糖期货合约上市之前,国内糖市长期缺乏有代表性的主流价格,制糖企业生产与销售食糖、贸易商和用糖企业采购食糖以及定价等均比较盲目,更缺乏信息渠道去了解国际糖市的情况。

  目前,郑糖期价已成为国内糖市风向标,其涨跌和国内现货市场供求状况、国际糖市变动趋势、进口糖与走私糖数量的增减、产区蔗农的种植意向,以及糖料产量的增减等息息相关,食糖产业链上的实体企业通过郑糖期货可以更好地把握糖价走势等。与此同时,随着白糖仓单融资等业务的广泛开展,以及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产品销售、采购等交易模式的成熟等,运用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服务已成为趋势。

  “在参与套期保值时,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和核算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未来利润。企业在研究是否进行套期保值和如何进行套期保值等问题时,本质就是判断在规避风险过程中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林水栖说。

  走访广东广垦糖业集团等制糖企业了解到,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参与期货交易的量虽然不算太大,但在良好的内部决策执行管控和相对准确的市场分析后,参与郑糖期货交易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金岭糖业参与郑糖期货交易的经验来看,制糖企业的盘面操作要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管在盘面上卖出还是买入,都是基于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对资金流量的需要和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而不是进行投机性交易。

  与此同时,库存管理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在基本稳定的销售进度计划之外,市场还存在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不匹配的情况。如榨季初销售价格偏低,市场销量偏高,今年5、6月份市场价格可观,但销量清淡,企业巨大的库存面临贬值风险。盘面不同合约之间的价差、企业进口糖成本和盘面之间的价差,都为企业进行动态库存管理提供了空间。制糖企业对现货销售冷暖和期现价差、月间价差都比较敏感,本身有利用不同价差进行库存管控的动力和优势。

  另外,随着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的开展,制糖企业在传统的买入、卖出套期保值业务之外,还可以积极尝试仓单交易、质押、卖断等新业务模式,做到“一鱼多吃”,一次套保,多次利用。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都是服务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资金流、库容使用和仓单价值最大化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与仓储单位、风险管理公司的良好业务关系,不断学习使用期货市场新工具,实现经营工具多样化。

  蔗农点价模式实现双赢

  利用期货市场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能不能也利用期货市场帮助农民解决出售甘蔗的定价问题,减少糖价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处理好糖厂与农民的利益分配问题呢?

  经过多年的摸索,林水栖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基层组织+农户”产业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在湛江的一些蔗区实行了对农民种蔗进行保底收购,随后农民点价结算的新型甘蔗收购方式,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来源稳定,又保证了农民种蔗收入的稳定,还解决了农民种什么、如何种等问题,为国内其他食糖产区处理糖厂与农民的关系,以及解决蔗款兑付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甘蔗收购如何定价牵扯着制糖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甘蔗收购价定高了,糖厂的生产成本肯定居高不下,生产的食糖可能因价高卖不出去,造成糖厂经营困难。但甘蔗收购价定低了,又要损害农民的利益,还会影响到农民的种蔗积极性。”林水栖说,如何公正的处理定价问题要交给期货市场去解决。

  目前,郑糖期价和现货市场糖价的相关性很高,期货远期合约的走势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未来糖市的运行趋势,郑糖期价的代表性已得了业内人士包括种蔗农民的认可。在每个榨季开榨前,林水栖就和农民商定以郑糖远期合约,即次年的1、5、9月合约期价的平均价为主要定价依据。

  制定一个保底的甘蔗收购价,也就是用这个平均价推算出甘蔗收购价,然后制糖企业在收购农民的甘蔗后即以这个价格的70%―80%支付蔗款,未来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农民可以以任何一天的郑糖远期合约期价为平均价来进行结算。如果未来糖价出现了上涨,高于收购价的部分糖厂和农民进行二次分配与结算;如果糖价出现下跌,糖价就按商定的收购价支付蔗款。这样定价就大大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把农民的风险全揽过来,制糖企业又如何来化解风险呢?林水栖告诉,商定好甘蔗收购价,计算出甘蔗收购量和计划生产的食糖以后,制糖企业就按照一定的比例在郑糖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操作,也可以和市场投资机构合作,把生产出来的食糖注册成期货仓单去融资,或者交给一些机构包销,并收取他们80%左右的货款。经过这些操作以后,制糖企业的风险也降到了较低水平,同时也解决了资金问题。

  对于农民来说,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通过当地的农业合作组织等,他们随时可以了解到郑糖期价的涨跌情况,也可以大致计算出自己种蔗划算不划算,这样就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种植意向,不用为今年种什么、收入会有多少等发愁了。

  据了解,早在去年11月,金岭糖业集团就给农民确定了即将到来的2015/2016榨季的甘蔗收购价,并已在郑糖远月合约上进行了套保操作。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