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 国外期市服务农业的经验借鉴

[转] 国外期市服务农业的经验借鉴(2图)

2013-09-09 07:30 来源: 期货日报 浏览:396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我国应改革品种上市审批制度,积极开发新的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市场品种结构,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避险工具

  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向县域和农村布局网点机构,由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对涉农金融机构按照贡献量大小给予奖励和税收减免。

国外期市服务农业的经验借鉴

  期货市场最初是由农场主规避价格风险而建立的,随着规模及影响的扩大,其在国际农村金融市场中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美国、巴西等国的经验来看,农业已经和期货市场紧密结合,无论是直接服务于农户,还是间接与其他金融机构及农业生产组织合作,都给本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市在服务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纵观主要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看出,期货市场是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从美国、巴西等国家的经验来看,期货市场通过其价格信息传导和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手段,很好地保证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收益的稳定。同时,信贷市场和保险(放心保)市场也都借助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研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期货市场,对冲自身金融风险,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

  国外期市服务农业的模式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大基本功能,其在服务农业实体经济中主要通过三大模式发挥作用:一是直接满足农户及农业企业对于套期保值、锁定未来价格需求的直接服务模式;二是通过与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其服务农业经济的合作模式;三是由政府牵头,利用期货市场,设计出类似农业补贴的期权合约补贴以及农民生产融资(CPR)产品的宏观政期结合模式。

直接服务模式
直接服务模式

  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直接服务农业经济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农场主以及农业企业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美国审计总署的调查显示,全美约有四分之一的农场主在期货市场对其生产的农作物进行套保操作,以规避风险。不过这种模式的参与者主要为大型农场主,小型生产者受制于技术及资金,参与较少。二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用期货价格对签订的未来远期生产合约进行定价,从而对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进行保护,提高中小农户在商业定价中的地位。

  合作模式

  1.期银合作典型模式

  国外一般商业银行对于农场主或农企提供贷款前都会要求其通过期货市场,对所用的大宗农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贷款的风险。发放贷款时,银行通常会把企业生产的大宗商品是否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作为重要的贷前审查指标。参与套保的企业可以享受更高的额度。

  除了对参与套期保值的农户提供融资便利,银行还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开发出标准仓单质押贷款、套期保值贷款等贷款品种。银行还结合自身优势,设计出以期货期权相关品种为标的的理财产品。这样农户和农企就能结合自身情况,通过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能力,获取更大的收益。

  2.期保结合的典型模式

  自然灾害保险是农业保险中风险最大的险种,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大都应用了天气期货产品,比如CME上市的以飓风、霜冻、暴风雪以及暴雨等灾害类的巨灾指数期货期权产品。保险公司可结合自身所承保的业务,利用相应的期货品种对冲整体保单风险,从而实现自身和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宏观政期结合模式

  1.银保期结合的典型模式

  以巴西期货市场和政府合作的CPR融资工具为例,其很好地将银行、保险和期货市场结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在收获产品之前,农民可以利用CPR向银行或其他公司卖出产品,从而获得相应的融资。目前,在巴西市场有三种CPR,每一种都对买家(农民)和卖者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不同用户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CPR进行融资。一是实物CPR。生产者在债券发行和销售之后获得现金,同时承担规定时间和地点交付约定数量农产品的责任。二是金融CPR,不要求产品的实际交付,而是通过现金结算。三是期货指数CPR,其结算是基于本地或者外国期货市场的参考价格,结算金额等于合约商品数乘以当时的协议参考价。巴西商品交易所就是期货指数CPR交易的一个场所,其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产品生产商,尤其是大豆、咖啡和牲畜产品的生产者。期货指数CPR在结算方式和商品价格的确定上,比前两者更具灵活性和透明性,同时购买期货指数CPR的金融机构和公司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操作。期货指数CPR将银行、期货和农户的利益结合在一起,银行把其视为一种提高其农业贷款质量的工具,而期货市场可以通过CPR交易获得相应的手续费收入。由于有银行、保险公司担保以及期货市场提供了更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农户利用CPR更容易获得相应的融资。期货指数CPR创新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期政补贴的典型模式

  除了不同的金融机构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农业,国外政府也经常利用期货市场手段,实施农业调控政策和补贴政策,期权合约补贴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期权合约由政府发行,并制定目标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目标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相应的,政府持有这类期权的“空头头寸”,以此在约定好的时间和价格,从购买此类期权的农民手中收购相应的产品。如果产品在交割日价格高于约定的价格,农民就可以不履行期权而在其他市场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如果市场价格较低,政府便有义务履行期权,以约定价格从购买期权的农户手中收购相应的农产品。此种补贴政策在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期权合约补贴利用市场的手段很好地减轻了大丰收带来的供给压力,也平抑了相应农产品的季节和价格风险。

  国外期市服务农业的深层探析

  从国际经验来看,除了价格发现功能之外,期货市场更多地为其他市场提供了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国外期市通过不同模式为农户农企服务有其深层的原因。

  第一,大部分国家对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并没有过多限制,因此,其利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品种的相关性,信贷市场和保险市场可以针对农业客户设计出更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自身的金融理财产品,为更深层次合作打下基础。

  第二,国外期货市场品种设计和上市更为灵活,多种农产品以及创新性的衍生品市场,给农户农企以及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避险平台,例如飓风等巨灾期货品种就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很好的避险工具。

  第三,政府运用市场手段扶植农业生产的政策,使得期货市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外农业多以集约化、规模化的农场经营为主,经济及技术实力基础较好,应用市场化手段对其扶植和补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由政府牵头利用期货、保险、金融为农业设计的补贴模式及金融产品也比较容易被农民接受,可持续性较强,农民实际收益也较为丰厚。

  启示和建议

  国外期货市场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多种模式,主要基于其完善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无不利用期货市场来对冲信贷和保单风险,而且国外完全放开的金融体系也使得投资者结构更加优化,也为期货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

  对比而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失调,服务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已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发展多层次、高效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作用,结合国外相关经验,笔者建议如下:

  放开对金融机构参与期市的监管

  我国期货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不能与其他金融机构互动发挥其服务农业经济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政策上的限制。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仍然存在一定限制,是制约我国期货市场与整个金融体系共同发挥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欧美国家等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中,政府不但没有限制金融机构利用期货市场对其产品以及资产进行风险对冲,反而积极鼓励并不断创新,以使期货市场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丰富期货市场品种规模和种类

  美国目前已有几百种有关农产品的期货与期权品种(包括场外交易),欧盟也陆续完善了其农产品期权期货种类的范围和广度,基本覆盖主要农产品种类。品种的丰富使期货市场成为农户与金融机构一个重要的避险工具。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产品期权在鼓励农民规避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期货品种不同,期权由于只要求卖方履约和一次性支付期权权利金,更适合农民运用期权对生产进行套期保值。推出期权产品将为改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一个良好的工具。

  对比而言,我国只有十几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且期权类产品仍为空白,这种状况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产业调整的需要。我国应改革品种上市审批制度,积极开发新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市场品种结构,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避险工具,从而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

  不论是期货公司,还是交易所、保险公司,由于自身资金、技术以及营业规模的限制,无法满足零散而广泛分布的农村市场对于多网点的需求。相对而言,银行网点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其本身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和实体操作又比较陌生。这种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针对农民特殊情况,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并在银行网点进行销售,发挥出机构直接的协同效应,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和有竞争力的服务。

  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从国外经验来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经济保障和动力来源。我国要建立多层次、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向县域和农村布局网点机构,由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并对涉农金融机构按照贡献量大小给予奖励和税收减免;二是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信贷、保险和期货品种,并在政策上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实行与城市金融差别化的监管;三是做好对金融产品政策性补贴的顶层设计,通过对农民进行贴息、期权金补贴等方式,保障农村金融的市场化运作,从而为农业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利的金融保障。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