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 圆桌论坛: 行业信息技术管理方式的发展与沿革

[转] 圆桌论坛: 行业信息技术管理方式的发展与沿革

2015-12-05 22:29 来源: 和讯网 浏览:330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和讯期货消息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12月3日―12月5日在深圳召开。

  本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与往届相比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以“跨界、跨境、跨越”为主题,邀请了梅拉梅德等全球顶尖的金融衍生品专家、学者及深圳市政府及证监会领导、国内外主要交易所、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等领袖精英参会。大会将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促进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混业、跨界融合的发展”等业界关心的重大课题深入研讨。和讯期货参与现场直播。

  在期货及衍生品信息技术论坛技术发展与金融创新主题演讲之后,进行了行业信息技术管理方式的发展与沿革圆桌论坛。

  讨论话题:

  1.信息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2.程序化交易的利弊与风险防范;

  3.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及防范;

  4.自主开发能力对现代金融企业的意义。

  主持人: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习平

  讨论嘉宾:

  1.证监会机构部监管八处处长 李 莹

  2.中金技术总经理 史光伟

  3.大连飞创总经理 刘 军

  4.郑州易盛总经理 邢向飞

  5.鲁证期货总经理 李学魁

  6.香港国京证券期货公司创始人 李 泉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习平:我很荣幸受协会马主任的邀请来主持这个环节,一拿到这个邀约非常兴奋,我想在这么一个隆重盛大的场合,和一些行业的资深专家探讨问题,我非常激动。但是很快马主任就打消了我的念头,你还不能问你关心的问题,要问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就拟出了四个关键的话题,信息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程序化交易的利弊与风险防范,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及防范,还有自主开发能力对现代金融企业的意义。

  拿到这个议题以后我也非常开心,因为这几个议题都是困扰我的问题。接下来有请这次邀请到的行业重量级专家上台跟我们分享这几个话题,首先请中金技术总经理史光伟先生,大连飞创总经理刘军先生地郑州易盛总经理邢向飞先生,鲁证期货副总经理裴英剑,香港国京证券期货公司创始人李泉先生,大家欢迎!

  现代期货行业是信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技术的更新深刻地改变了行业的生态。刚才TMX的顾总以及博时基金的王总也都给我们分享了大数据怎么改变行业生态,怎么改变监管以及营销、投资。所以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在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另一方面,程序化交易本身的发展对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们还看到业务创新也是严重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最典型的业务创新、技术支持配合创新速度的问题。可以说信息技术业务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明显。各位专家是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给大家支招,让这两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发展得更好,我们先听听史总的看法。

  史光伟:在现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业务和技术已经是密不可分,相互融合得很厉害。现在基本上来说任何的业务发展、业务的推出都是必须建立在技术之上的。最近流行一句互联网的话叫做为一个非常牛逼的idea,现在就差一个程序员了。这充分说明了现在的业务就是技术,技术本身就是业务的另外一个视角。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从技术的创新中能够获得新的业务机会。这样来讲的话,我们认为可能有几点:技术人员要懂得业务,不再是业务人员说你要做这样一个功能,你要做那样一个功能。从技术员本身来讲他可能要了解和学习业务背后的东西,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从技术这个角度来讲要跟进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像大数据、区块链,从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数据中能够有一些新的技术和业务的机会及时地体现在业务中。同样的,业务人员也需要转换一些思维,他也需要有一点点技术方面的技能,或者对于潮流要有一些敏感。这样讲的话,在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沟通中才能够更加的顺畅。我们原来认为技术和业务之间的互动良好才会使整个业务系统做得更好。其实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怎么能够无障碍地交流,怎么能够互相支持和理解,这样才是做好整个系统的关键。

  王习平:刚才史总很好地讲了技术和业务融合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再听听刘总在这方面的高见。

  刘军:谈不上高见,我完全同意史总刚才讲的观点,技术和业务的话题是很敏感的话题,之间合作大于冲突,但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由于进度、时间各方面的要求。我从另议方面讲一下这个问题,讲一下关于业务和技术的关系问题。无论技术是否能够引领业务,通过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肯定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比如说包括上个世纪通信技术的发展,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很多业务模式甚至新的产业,也产生的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大佬。这是技术对于业务发展很正向的激励和创新推动作用。同时这个事情有两方面,它有相反的一面,技术的发展对业务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更快地响应市场的需求,企业竞争压力更大了,产品设计的周期、产品推出的速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高的风险,在这样技术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很多企业迅速地消失,就是没有处理好新技术和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如何能够应对新技术的发展,恐怕是每一个企业家们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王习平:刘总直率地谈出了技术和业务之间的问题,如果技术把握不好会给企业和经营带来风险,以后还会进一步地讨教刘总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下面请向飞总分享一下看法。

  邢向飞:今天刚开始的时候小国会长已经讲到了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我记得郑会长用了好几个词,保障、支持、促进和引领业务的发展。但是现实当中,我们同一个长的时间段来看期货行业发展的时候,技术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具体到一个公司或一个岗位上常常都说限制和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很多时候别人会对我们有这样的评价。作为我的岗位来说,作为技术公司本身,我们技术公司内部去运营做一个产品,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矛盾。有时候一个产品,业务部门及时提出需要这样的产品,但是技术部门有很多的工作,他没有时间做,或者做的周期达不到业务创新的时间表要求。我想作为我们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匹配业务目标和创新能力以及我们所拥有的技术资源之间的关系。我们合理地去设定业务目标,功夫在平时,大家平时把技术资源,把流程体系建立好,有可能会更好地促进发展。作为目前几家交易所的技术公司,我们易盛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习平做的综合交易平台,这算是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的开放式平台。我们的责任就是把类似于这样的平台建设好,建设成一个开放性的,高内聚低耦合的结构。我们推出更多的和技术创新目前所流行的技术创新,我们易盛也提供易盛云服务,我们把很多原来卖产品的理念升级成卖服务的理念,更多的为业务需求,为期货公司,为投资者减少基础工作量,这也是我们以后要继续做的工作。

  王习平:向飞总易盛的流程和产品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且他今天给了我们具体的方法解决技术和业务之间衔接冲突的问题。下面听听国京证券李总的看法,李总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率先使用云计算实现交易结算系统的。

  李泉:主持人这个问题就像鸡和蛋的问题,我曾经在招行银行工作,最早的网上银行的推动者,后来在国信,现在角色变了,相当于是个体户,过去是职业经理人,甚至是技术部门的员工。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理解,首先对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要有一个确定,比如邢总是技术型公司,我认为他就是技术优先。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乃至在银行做信用卡和零售业务的时候,它的商业模式首先是金融服务公司,针对零售的金融服务公司。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我首先认为,在我个人的实践中认为业务为本,技术驱动,新技术对业务一定是促进作用的,但一定是业务为本的。不管业务怎么发展,新技术怎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程度上由于技术的驱动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就类似于P2P也好,类似于配资软件也好,就是对风险的忽视造成的。我们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公司是怎样的公司,比如以证券和期货来说,我认为以业务为本,技术驱动。

  王习平:我深刻地记住了业务为本,技术驱动这句话。接下来听听裴总。

  裴英剑:从业务和技术的关系来讲,我感觉最近一两年的时间比较深刻,前期的时候作为技术部门大部分都是应付客户的交易通道的问题,交易速度的问题,交易功能的问题,这方面疲于奔命,没有像邢总说的,感觉成了业务发展的限制了。尤其从今年来讲,互联网开户的推出,监管中心系统对我们业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在这几个月的运行过程当中积累的客户资源,获得的收入,相较来说,能抵得上一个中大型的营业部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收益,技术对业务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改变了之前期货公司通过举荐人,通过业务人员单个去跑客户,一个是举荐人的风险,另外一个是业务成本大大降低了,这对业务的产生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随着期货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趋势,期货公司的资管,子公司的业务,仓单质押和场外期权,还有其他传统的业务,现在每个业务形成了孤岛,像营业部或有一些业务人员只熟悉他自己相关的业务层面的东西,但是作为客户有综合的服务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对今后的业务应该可以实现融合,通过今后平台的系统建设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达到期货公司整个业务链条的发展。

  王习平:裴总给我们讲到技术对业务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业务的整合作用。裴总不仅是鲁证期货技术部门的分管领导,而且他们现在处理好了自身技术工作之余还可以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我想再问裴总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行业的创新也蛮多,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你们是怎么做到能把创新业务支持好,而且还有余力对市场提供服务?

  裴英剑:我们成立技术公司也是在行业创新意见的指导下,创新意见当中明确表述期货公司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支持中小期货公司信息技术管理模式的自由选择,还有支持技术外包的业务。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从2009年开始,新技术指引的发布,对我们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还有运维管理水平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公司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还有资源,包括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充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一些兄弟公司在建设,在资源的整合方面有这方面的困难,所以我们也是响应创新的意见,我们有这么一个想法,通过现有的自身能力为一些有迫切需求的兄弟公司提供外包技术服务。

  王习平:还有程序化交易的问题,我们行业对程序化交易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程序化交易促进了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有利于价格发现,另一方面程序化交易可能会导致投机过盛,而且一旦发现技术故障和人为失误的话,有可能市场行为或错误几何地放大,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冲击。还有一个诟病是认为可能导致市场不公,甚至有可能会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这点就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专家怎样看待程序化交易利弊的问题,以及协会监管层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这方面,各位能否跟我们探讨一下眼下可以做的举措。

  史光伟:现在谈程序化交易这个话题,我感觉还是蛮敏感的,因为今年股市的波动,从峰值占了蛮大的比重,到9月2日中金所做了限制以后,程序化交易起码在股指期货市场大起大落,这个波动实在是蛮剧烈。现在我们也在回顾看程序化交易到底在市场波动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而且对于目前这个市场来说,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下程序化交易应该怎么样健康地发展。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程序化交易应该是技术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印象中90年代中期的时候,股民去证券公司买股票,那还是属于手工填单,填完单用电话报盘,有一个报盘员打电话到场内完成交易。到后来发展到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有电话委托、自助终端、互联网软件,再往后可能就会有一些智能的寻呼软件,根据各种各样的信息、各种各样的指标推算出来建议性的东西。到现在来讲发展到了有很多很完善的策略,包括有低频的、中频的、高频的全部由程序来完成报单的软件。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起了蛮大的作用,而且程序化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效率。但因为程序化交易本身是根据市场上的信息做出的决策,所以就会存在市场信息来源不一定那么完整。现在绝大部分的中高频交易都是获得市场的行情信息,比较少有获得经济基本面的信息,或者说公司企业基本面的信息,包括对突发新闻的处理也比较少。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程序化交易在应对市场来讲,往往更侧重于市场微观结构效率的提高。对于市场宏观,它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根据我们最近的对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分析,我们总体感觉中高频的程序化交易还是以拿走市场的流动性多一点,对微观的波动来讲可能会导致微观的价位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目前也在反思这个事情,包括股市的异常波动。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化交易应当以什么样的现象来发展。在今年的6、7月份,程序化交易已经导致了比较大的过度投机,对市场的流动性也不见得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关于程序化的反思还在进行。目前来讲这个东西也不是完整的结论,大概可能会倾向于从防范风险的角度,一个是防范技术风险,另一个是防范对于整个市场造成的冲击,要防范对于市场的价格扰动,另外就是我们也希望程序化交易能够鼓励流动性,限制它对于流动性过度的青睐,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市场的公平。我个人的观点就这些。

  王习平:史总分析得很深刻,刘总跟邢总怎么看?

  刘军:这个话题确实很敏感,我还是从技术角度吧,也代表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程序和交易跟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系的,第一个问题是技术和业务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用计算机的语言来说是C++抽象的类,这是一个类的实例。类里有三个抽象的属性,一个是创新性,第二个是业务发展的可能性,第三个是风险性。程序化交易也是一样的道理,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一个角度,因为它是新事物,所以对它要在合理的范围、合理的场外去使用。另外要加强风险管控,对于企业来讲,如果风险控制不好,它是好东西,但是企业垮了,跟你没关系了也不行。对于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做的事,比如交易通道产品或量化产品上要加强测试,保证质量。刚才有一位专家讲过这个问题,我很有同感。另外一个问题,要配合会里的监管要求,要在系统合规检查方面,在风险控制方面下大力气,能够使整个程序化交易按照监管的要求,按照市场正确发展的轨道上运行。所以从技术上,我们做到这,从技术公司角度讲,我们也就做到了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观点。

  邢向飞:大概一年之前,我们努力地把系统做得更快,我们所有的努力是让交易所的测算能力或者时延能够降下来。我们面向市场的产品尽到大概和某些产品差不多,和飞马差不多,50微秒在系统内转一圈。我们现在接到新的任务,按照证监会16字方针,严格管理、限制发展、不断规范、趋利避害。我们就按照这个重新改造我们的技术系统,把交易所的风控监察系统按照设置的条件再改一改,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这个。程序化交易最大的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正确的理念下使投资团队化,有人做策略研究,有人做技术实现,是非常理性的不断探索的一种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监管层也没有办法彻底否定掉,是限制发展,一种新的交易形式出现了,相应的监管行为也需要变革。我们作为技术工作者一直在这两方面做努力就行了。

  王习平:三位老总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程序化交易的利弊,我也有很深的感受,此前我们的目标也是把如何提高响应时间作为主要目标,我们现在也是回归到如何加强风险防范,如何提高公平性,从技术的角度就避免给市场带来不公平的问题。接下来李总在香港,对香港,对境外的操作应该比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刚才的主题发言阶段,我们也听了美国在程序化交易方面是如何做的,我们还是想听听李总对境外在程序化交易这方面是如何防范的,如何趋利避害的?

  李泉:这个问题,我在境外这块业务上对程序化交易涉及得不深,你刚才谈的问题我想起一个网络语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认为程序化交易已经背离了资产配置的初衷,现在市场整体呈现的程序化交易弊大于利。在我那里,跟我谈程序化交易的公司,不管是做证券的还是做期货的,我基本上都拒绝,为什么要拒绝呢?这首先是我公司定位的问题,因为这一类客户无论是从技术到服务的保障上给我带来了额外的投入。其次,从监管和风险上来说,目前不具备对他们的管理和驾驭能力。所以我个人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说是抓好主业,程序化交易的全部放弃,凡是找我谈接入的全部放弃,这主要是从风险和公司考虑。另外说到海外,我最早在国信的时候跟程序化交易的团队接触比较多,境外的东西我也是从资料上看到的,美国证监会也是把程序化交易也是限制状态。所以无论是对监管来说,对公司来说,对风险管理来说挑战都是比较大的。

  王习平:我们刚才也听到了李总鲜明的观点,裴总呢?

  裴英剑:我从境内公司的角度谈一下我的感受,我感觉期货公司业务本身,之前对交易量的追求,交易量带来收入,这一块相对来说,从公司的业务角度来说是比较重视的,技术公司的老总们也给我们很多的支持,在建设系统方面。但是我感觉现在程序化交易应该是作为一个传统交易方式的补充,像夜盘交易的时候,有很多是采用程序化的,我们之前了解到。这样的话,一个是降低了在体力上给投资者带来帮助,另外一个对下单的准确率以及策略的实现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这应该是有利的条件。但是前期行情的大幅波动,是不是会存在一些策略,或者一些高频交易造成对市场公平性有影响,或者产生一些错误的引导造成了一些问题。作为期货公司来讲,我们在监管的框架下也需要加强程序化交易的管理,从期货公司来讲,对客户的严格审核,包括对客户的了解,包括客户资金来源、交易目的的了解,这个是作为期货公司在业务前沿应该需要做到的。但是现在的条件下,这种了解可以去做,但是有效性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像各技术公司、平台类服务商给我们大力的支持。另外作为期货公司也希望得到市场核心机构的数据模型,哪一类的程序化交易或者哪一类的交易行为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这样的话期货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筛选现有的客户的交易行为,尽量避免他干扰市场。

  王习平:刚才李总提到了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不以成交为目的的报单行为应该也是类似的,裴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程序化下单分很多种类,有些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另外一方面可能会带来风险。程序化交易这个话题不光在我们国内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全球领域内都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我们这里算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有机会还是会跟各位专家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接下来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技术外包跟自主研发,这次先请两位期货公司的老总来谈谈技术外包的风险问题,到底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需不需要强调自主开发。

  裴英剑:技术外包的风险,一个是我们作为期货公司从用户的角度,还有我们作为技术公司从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我感觉是这样,作为期货公司针对专业性技术的规范要求,或者是技术保障措施肯定不如专业的技术公司,不管是带技术能力上,还是在人员的配置上确实是处于劣势的。随着业务飞速地增长,这方面技术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作为期货公司的技术和能力,在某一个节点上确实没法满足公司的需要,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很多需要专业的机构提供外包服务的需求。我感觉在风险方面,首先是提供外包服务机构的资质,他们获得的行业认可,另外是他的服务能力、服务实力,对我们期货公司来讲是能够看得到的一个体现。期货公司最重要的是客户的数据在外包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法律层面,像合同的约束,还有系统的审计和操作行为的审计,避免客户信息的泄露。最重要的是运行的稳定性和责任的界定,我们感觉在技术外包过程中,业务可能是由期货公司或者业务主体来完成的,但是技术倾向于完全外包给服务机构。这样的话在业务和技术层面能够保持清晰的界面,避免风险的发生。

  王习平:裴总强调了专业分工,我们听听李总的看法。

  李泉:这个问题特别针对我,我过去在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和国信证券(002736,股吧)工作,我发现他们两个在行业比较优秀,最大的是这两个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独立的技术开发部门,并且在行业里面整体是必须强的。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干呢?我个人是反对这种做法的。就像我们要喝一杯牛奶,难道我们要自己养牛吗?但是我们要看人,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公司,成熟的模块,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谁能做得过易盛呢?一个券商去做这个东西,交易所一旦发生了规则的修改,一旦发生行业规则的修改,我举个例子,香港交易所的系统发生升级的时候,一般会把大的开发商提前封闭式开发。我作为一家公司,我甚至在新业务的前期连拿到规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觉得底层的,非常成熟的系统建议全部外包。但是基于互联网化的模式下,针对零售客户的商业形态下的证券期货业务,如果是这么一家机构,你不是针对B2B的服务,是针对B2C的服务,我认为前端自主开发,这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一个优势是迭代非常快。所以所谓的客户体验好,这就是我的体验,成熟的、主干的系统坚决外包,前端客户端自主开发。但如果你是做资产管理,你是做机构客户服务的,我觉得这个以外包为主,自主开发的意义不太大。

  王习平:我理解两位老总的看法,以业务为本,然后分门别类来决定到底哪个模块适合自主开发,哪些模块适合标准化服务,能够更有力地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由于时间有限,这个问题就不再深入下去了。最后问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最后大家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表达一下供应商,交易所的三个公司,接下来我们准备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技术方面为这个行业提供哪些服务,然后两位券商和期货老总,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从你们的角度在这个行业里面,你们希望行业技术怎样发展,为你们提供怎样的服务能更有效地促进你们业务的发展。

  史光伟:这是一个表态的环节,我们必须是支持行业发展,我们的想法蛮简单的,为很也提供低成本的托管、低成本的软件和服务,还有低成本的基于云平台的服务,还有会为行业提供一个测试服务,我们刚刚拿到了行业测试中心的挂牌,在2016年努力为期货公司在IT方面能够省点心、省点事,谢谢。

  刘军:我一句话可以概括,只要是客户需求的,只要是满足监管要求的,我们都尽量提供,但是这里面我们也有侧重,总体上来讲,无论是交易这块,包括通道类的、策略类的,也包括基础设施类的,还是非交易类的,我们都会涉及,市场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

  邢向飞:易盛原来有一个自己的口号,给大家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诸位的事业共同成长。

  李泉:和供应商打交道比较多,扯皮的比较多,我站在甲方的角度提一个需求,在新的时期,尤其在云时代、大数据时代,改变合作模式,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裴英剑:现在这个阶段,明年作为期货公司估计肯定没有今年的收入好了,这样的话大家都比较困难,我希望技术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尽量地降低期货公司的成本负担。

  王习平:刚才几位老总都作出了表态,也提出了要求,我们也是行业的供应商之一,我跟三位老总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市场有需要的,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都会尽力去满足。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在座的各位专家。

  提问:刚才裴总说明年期货的业务收入没有今年好,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能不能看好明年期货的发展,我想听一下李泉先生的观点。

  李泉:期货行业和证券行业都是靠天吃饭的,所以您的这个问题,明年好不好,这很难说,但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王习平: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这次圆桌会议就进行到这里,接下来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还可以私下再交流,谢谢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张瑶 )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