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 乌克兰危机升温 金融战场硝烟弥漫

[转] 乌克兰危机升温 金融战场硝烟弥漫(1图)

2014-04-29 00:28 来源: 期货日报 浏览:241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俄罗斯金融资产的消极表现既体现出投资者避险的市场行为,也体现出欧美国家对其金融制裁的举措

  1 危机的历史由来

  此次乌克兰危机中,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俄罗斯急于吞并克里米亚地区除了出于军事利益的考虑之外,还有历史的原因。

  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但从1918年开始,克里米亚就归属俄罗斯。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但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因此可以说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国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前苏联的政策而被划给了乌克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克里米亚地区大多数都是俄国人后裔,公投入俄的支持率如此之高,也解释了为什么克里米亚被俄吞并之后乌克兰反应并不剧烈。

  另外,为什么俄罗斯将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强行夺走并在乌东部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乌克兰政府却表现软弱,导致危机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前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为了换取领土完整与俄罗斯和美国都达成了协议,放弃从苏联继承过来的1000枚核弹头,美国则承诺在乌克兰领土受到俄罗斯威胁时对其进行保护。也正是这样一个核交易,使得如今遭遇分裂危机的乌克兰失去了核威慑的能力,在俄罗斯面前表现软弱,急需西方国家的支援。

  2 危机的内外因根源

  内因:乌克兰自身经济状况糟糕

  乌克兰近年经济状况在独联体国家中是表现最差的,2013年年底,乌克兰国内的外资吸引力更是跌至5年来的低谷。除了乌克兰国内政府部门贪腐严重、工作效率低、灰色经济盛行、货币管制等传统因素(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其货币格里夫纳已经放弃盯住美元)外,乌克兰未能与欧盟签订联系协议也是一大原因。

  乌克兰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困境皆来自入不敷出的基础性问题。当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时,政府仍继续提高工资、提高养老金,并对能源费用进行补贴。但亚努科维奇因为担心削弱自己对国家的掌控,不想改变本身的体制。尽管如今经济陷入衰退,与亚努科维奇关系密切的商人却都已经腰缠万贯。

  外因:欧盟与俄罗斯的利益博弈

  由于乌克兰是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在能源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并削弱独联体实力,欧盟一直全力拉拢乌克兰。

  乌克兰内部的分化也体现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和分歧:乌克兰东部的重工业对俄罗斯的原材料和市场依赖程度较高,而与欧盟接壤的西部则更希望与欧洲经济接轨。

  不过相对而言,乌克兰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更强,因此目前来说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力更大,但是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之后,亲欧美派政党有望重掌政权,因此俄罗斯急于武装出兵控制乌克兰局势,即使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依然对乌克兰东部地区“垂涎三尺”。

  3 危机的触发因素

  美联储收缩量化宽松以及加息的政策动向使得新兴经济体再次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继年初阿根廷和土耳其爆发货币危机之后,乌克兰经济在美联储流动性退潮的冲击下愈加脆弱。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导致地区局势升级,两国风险资产和货币汇率均成为国际资本的做空对象。

  3月3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普京对克里米亚地区出兵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欧洲股市开盘之后卢布和俄罗斯股市大跌,其中俄股指跌幅高达8.3%,为避免资本外流,俄罗斯央行还大幅加息150个基点至7%。乌克兰央行也在4月14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由6.5%上调至9.5%(300个基点),缓解本币大幅贬值和国际资本流出的压力。两国金融市场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抛压。

  4 螳螂与黄雀之争:金融战场硝烟弥漫

  无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深谙全面战争对各方来说均是最糟糕的结局这一道理,因此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直接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概率并不大。对双方来说,最优的策略都是以静制动。

  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就俄罗斯而言,吞并克里米亚地区已经使其处于道德低点,3月2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在西方社会看来,普京的行为基本上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因此俄罗斯在合并克里米亚之后转入敌后策略,通过鼓励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独立公投以及天然气提价等策略分裂乌克兰。在应对欧美制裁和联合压迫方面,俄罗斯先与欧盟、美国和乌克兰达成《日内瓦协议》,同时继续屯兵乌克兰东部边境,并持续指责乌克兰政府不遵守协议、打压民众合理抗议等。此外,俄罗斯促成协议的一个目的可能在于拖延时间,让欧盟内部分歧加剧,美孚、BP、道达尔等西方能源巨头以及部分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较高的国家并不赞同制裁俄罗斯,这也成了普京分化对立阵营、反击制裁的一个突破口。

  欧美方面,最优的策略便是对俄罗斯发动金融战争和经济制裁,利用冷战的思路消磨其国力资本。实际上欧美国家已经在这样做了:截至4月23日,今年以来俄罗斯股指RTS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18.73%,“熊冠”全球资本市场;俄罗斯卢布对美元下跌幅度也超过9%。此外,俄罗斯的债券发行规模(包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同比大幅下滑74%至91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基于保护俄罗斯证券类资产成本目的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价格已经大幅飙涨50%,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俄罗斯债务的风险。俄罗斯金融资产的消极表现既体现出投资者避险的市场行为(常规的抛售、撤资和风险对冲),也体现出欧美国家对其金融制裁的举措,最好的证明就是俄罗斯股指“熊冠”全球而乌克兰股指在今年却大涨21.49%(截至4月22日),并且乌克兰股指的飙升恰恰就是在俄乌矛盾加剧之后(2月下旬开始),显然这不是乌克兰国内经济基本面能够解释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股指冰火两重天的分化表现可能反映出欧美制裁俄罗斯而保护乌克兰的金融战策略。

  此外,美国政府提前警示华尔街(包括银行家和基金经理)将加强对俄罗斯制裁也体现出其金融战的思路。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股指、债券和外汇市场的波动毫无疑问能够体现出金融战的动向,但美俄大国博弈或许已经将“战火硝烟”蔓延到其他国际金融市场。乌克兰危机增加了东欧的地缘政治风险,而且美俄等大国牵涉其中,本应助推贵金属和原油上涨,但近期贵金属的表现却反常的低迷,同为避险资产的美国国债却受到投资者追捧(美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跌)。

  5 黄金价格和美债走势分化

  黄金价格和美债走势的分化可能源于美俄大博弈,理由如下:4月15日,国际金价大幅下挫1.85%,伦敦现货金价格盘中一度下跌超过3%,但是当天并没有重磅经济数据公布,不过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对峙局势却一度恶化――乌克兰军队猛攻东部城市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飞机场,与亲俄武装发生激烈交火后占领机场,多人受伤。

  双方交火期间,美国国债收益率迅速走低,俄罗斯股市盘尾暴跌,当日收跌2.5%。

  不难发现,乌克兰和亲俄罗斯武装发生冲突按照常理应当推升贵金属价格和美国国债价格,但是4月15日当天贵金属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大跌,而美国国债价格却显著上涨,这可能从侧面间接反映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正在上演金融战:西方国家刻意压低贵金属价格,以此达到冲击俄罗斯持有的黄金多头仓位目的。

  为什么说俄罗斯倾向于持有黄金多头仓位呢,主要理由可能如下:

  一是俄罗斯不断挑动乌克兰东部亲俄罗斯势力与政府军对抗,表明其目的不仅在于吞并克里米亚地区,而是要分裂乌克兰,最大限度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就目前来看,普京完全没有收手之意,《日内瓦协议》也只是缓兵之计,俄罗斯做好了和西方国家进行“持久战”的准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推动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很可能意在推高国际油价和黄金价格,因此俄罗斯有很强的动机去提前布局黄金和原油以及天然气的多头仓位,以便从局势升级中获利。但西方国家或许已经发现俄罗斯蓄意扰乱地区局势来从黄金和原油上涨中获利的意图,因此压低了贵金属价格,破坏了俄罗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好戏”。

  二是为了应对金融战和经济制裁,俄罗斯可能提早抛售持有的美国国债(避免被冻结债权),转而购买本国货币,支撑卢布汇率,捍卫金融阵地。事实上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俄罗斯连续4个月减持美债,2月份持有量降至1262亿美元,比1月份减少56亿美元,这很可能就是俄罗斯为了避开美国的经济制裁而提前做出的布局。另一方面,比利时在今年年初持有的美债数量显著飙升,成为全球美债第三大持有国,很可能是欧美应对俄罗斯抛售美债、维持美债价格稳定的对策。

  在不断抛售美债的基础上,俄罗斯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产作为储备,黄金毫无疑问将成为对抗美元和西方国家货币的首选(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局势越混乱,持有黄金越有利),但是俄罗斯的如意算盘并未打响,因为美国人可能已经看到了这步棋。西方国家在持续压制俄罗斯卢布汇率、抛售俄罗斯股票的同时,压低了国际金价,但拉升了美国国债的价格,这就导致俄罗斯在金融市场上极为被动,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避险资产,近期美国国债却受到追捧,而贵金属则表现低迷。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